《“十四五”时期健康北京建设规划》发布 列出33项具体指标
央广网北京12月29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白杰戈)《“十四五”时期健康北京建设规划》29日正式发布,规划提出推动卫生健康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冬奥会召开在即,规划提出实现1000万人上冰雪的目标。规划还列出33项具体指标,其中要求随着教育“双减”政策推进,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20年的55.5%基础上“逐年稳步下降”,中小学生每天参加校内体育锻炼时长达到1小时以上。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昂介绍,《“十四五”时期健康北京建设规划》打破部门壁垒,将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生态环境等领域统筹融合,在五年规划编制中是第一次。李昂说:“规划提出推动卫生健康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充分发挥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的支撑保障作用。”
规划提出,推进从单纯卫生健康系统向社会整体联动转变,逐步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等技术提升精准防控水平。
李昂介绍:“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构建新型传染病防治体系,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到2025年,每万常住人口疾控力量配比达到1.75人。”
《“十四五”时期健康北京建设规划》的33项主要指标
规划列出“十四五”时期健康北京建设的33项主要指标,部分新增的项目与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密切相关。随着生育政策调整,北京每千常住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要从2020年的0.7增加到4.5,是数值变化幅度最大的一项。
参与规划制定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简伟研告诉中国之声记者:“当时估算了未来这些年,随着我们生育政策的变化,还有人口的变化,有一个需求的量,同时也参考了国家对这个方面的要求。主要的措施还是比较实的,第一,北京市还有国家为了这件事情,有专项的行动投入,财政的保障和用地的保障;第二,充分利用现在各种资源,包括公办、社会福利性、民办的机构来完成工作;第三,它是在鼓励国有企业单位,积极和政府的行动相配合,在普惠的托幼方面,希望我们国企能做出协助;第四,在社区的托幼方面,鼓励在社区建设方面,在社区应用活动场地以及服务措施方面来提供协助。综合几个方面希望在未来5年能达到标准。”
同样与人口变化形势相关,到2025年,北京要按照不少于4.5托位/千人的标准配置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占比超过80%。
规划中指出,儿童青少年超重率、肥胖率和近视率快速上升势头需要有效遏制,部分青少年体质素质不达标。随着教育“双减”政策推进,北京的“十四五”指标要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20年的55.5%基础上“逐年稳步下降”,中小学生每天参加校内体育锻炼时长达到1小时以上。
冬奥会召开在即,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葛军介绍,将推动冰雪运动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1000万人上冰雪的目标。普及提高三大球运动,职业联赛组织和竞赛水平达到亚洲一流。到2025年,全市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要从2020年的50.18%提高到53%。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从1.07块提高到1.25块。
葛军说:“现在我们要求每个区都要建设两个体育公园,社会足球场地由目前1001块提高到1380块以上,着力解决目前北京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空间分布不均匀,配置不合理,社区配套不足,特别是小型的健身设施比例比较低,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比较少,争取在2025年人均场地面积达到2.82平米以上这个目标。”
健康环境方面,“十三五”时期北京空气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53%,但尚未达到35微克/立方米的国家标准。规划还提出,北京的健康服务发展方式亟需由数量规模增长的粗放型转变为质量效益提升的内涵集约型。在实施过程中将加强监测评价,及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的困难,确保规划目标实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